读者须知

本文虽然打了“经验分享”的 Tag,但更像是个人体会的记录。读者了解了在常见投稿困难下,我的取舍带来的结果,可能会有一定感触。

前言

本文的定位是”投稿“分享,所以将关注以下在投稿特有的问题:如何在有限时间保证一次完整的投稿

我也有自己没有做好的事情,例如:我给出的draft基本上只能涵盖必要信息,而没能组织成论文该有的水准;最后关头往往只能保证最重要的 evaluation,但距离尽善尽美的实现还有距离等等。这里就不展开了。

最后我会记录一下从 5 个 Reviews 中学到的东西。

如何在有限时间保证一次完整的投稿

Writing workflow

虽然一直说成熟的 researcher 会提前开始写作,甚至利用写作 polish 工作本身 How to Write a Great Research Paper (bilibili),但初学者如我更可能面对的是最后几周赶稿。

workflow 涉及了合作者之间修改的顺序、某些内容需要讨论的时候要迅速 call for meeting 并达成共识、某段落以及某合作者须在什么时间之前完成等等。

为了能更好的写作,还需要尽早明确各种写法,包括:给 idea 和各个常用的部分选择称呼和简写、每个人的修改如何用各自的颜色或者签名标记、互相审阅完成如何标记等等。

安排实验时间

  • 在安排实验的时候,要预留容错时间,我一般自认为 1h 完成的工作,会安排 1.5h,这样往往刚刚好,在投稿前可以减轻焦虑心理
  • 自己构思出最高效的实验参数(最少的实验、最多面的信息量),立刻与合作者/导师商量,达成一致再操作
  • 如果可以通过修改代码使得跑实验的流程更高效,这种前序工作是值得的(例如把测试脚本写得更好,比手动一个一个实验慢慢跑,要省心很多)。

Reviews 收获

需要多方面做实验验证

  • 重要参量的敏感度分析(避免 ad-hoc)
  • synthetic / old traces 之外最好有强有力的 killer traces
    • 比如 workload 只有新旧之分的时候,最开始就应该选择新的
    • workload 的来源不同的时候,要按需选择。比如,caching 有 in-memory traces, block io traces 等等
  • 仅仅口头说明好处不够有说服力,应该精心选择实现&实验,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示效果
  • 不要害怕做出不好的结果,这可能是好结果的前提

Reviews 的不可替代性

我曾经有一个观点是:“至少我自己确认准备好了,才能去投稿;而如果我不确定项目好不好,那可能这不是一次成熟的投稿。”

但这次投稿后,我发现很多视角(还有背景工作)可能是我自己不会想到的,再给我几个月可能也不会,反而我可能会滑向“闭门造车”。所以,在追求自己的完美目标和适时投稿之间,我相信存在一个极大值点。